民間流傳很多俗語,有些家喻戶曉,有些不太耳熟。 俗語其實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之談,有些到現在都還是有用的,當然也有一些是被社會淘汰的。 對於很多哲理,我們都應該根據自己情況借鑒,好的有用的就學,不好的無用的就扔掉。 “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”,就屬於需要我們反思的存在,為什麼每個人都是女人所生,卻對女性有如此多的偏見!
“二度”,顧名思義就是第二次,所謂“梅開二度,滿園芬芳”。
什麼叫二度花呢,就是離過婚的女性。 結了一次,再結一次,不就是二度嗎,用花代指女性,也算是一種寬慰了。
在封建禮教不是那麼嚴重的時候,能離婚再嫁,既然選擇合離,就有充分的理由,大概率不會被說三道四,就算有閒言碎語,你行為是合理合法的,誰也管不著。
而且女性選擇合離,往往比較年輕,還有幾分姿色,又不帶娃,相當於娶個新媳婦兒,社會意識形態能接納你,又何必把自己逼上絕路呢?
而且她們沒有孩子的負擔,而且沒有過多的牽扯,處理各種關係及人情世故上相對單純,所以被視為比較好的婚配物件。
“遺下人”在古代,丈夫突然去世的女人,這種只剩下妻子一人的情況被視為一種“命硬”。 此外,如果妻子不能生育,也被認為是「遺下人」。 這樣的女人被認為與任何人在一起都不會長久。 因此,農村裡過去“遺下人”這樣的女人很難找到男人,也不願意娶這種女人。 這些封建迷信的觀念讓人們害怕與“遺下人”有關的不祥之事,因此男人不願意娶這樣的女人。
中國文化源遠流長,其中流傳了不少瑰寶,但也有許多我們反思的糟粕文化。而裡面很大一部分就是對女性的束縛,比如「貞潔牌坊」「裹小腳」“三從四德”“七出之罪”等等。 就比如這句俗語,寧娶是不甘心和妥協的意味,對離過婚的女人就是瞧不起。
總之,俗語歸俗語,它能存在,說明它在特定時期有其合理性,但並不代表它具有長期的合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