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時候,一件事能不能成,早在潛伏期就已經註定了。大眾對錢是一種又愛又恨的態度,大家都喜歡人民幣,也都厭惡拜金主義。想法很多,卻很少人看到本質,那就是:錢是社會流動的介質。
最原始的人,並不需要錢,因為自己摘果,打獵,能自給自足。後來,隨著人類需求的發展,出現物物交換。 比方說,我用我家一隻雞,換你家一隻鴨。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,物物交換,已經無法滿足日常需求了,於是,出現一種“貝”作為交易介質。 這就是“錢”最初的雛形。可以說,沒有錢,人類社會就無法流動起來,你也寸步難行。從這個貨幣的功能來看,我們要樹立一種客觀的態度:尊重錢。另一方面,錢只是介質,不帶感情色彩。 是人把錢看得太重,所以才出現各種問題。
看到錢的本質,我們才不會被錢迷住,變得患得患失,才能做到:尊重錢的同時,也不把錢看得太重。
99357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