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就有“女人肝,男人腎”的說法,就是說女人以肝為本,男人以腎為根。 當然,這裡的肝和腎,都是按照中醫角度劃分的。西醫的肝就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肝臟,而中醫的肝比西醫的概念要廣,它是一個功能活動系統,不僅包括肝臟,還包括參與情緒調節的神經內分泌,以及消化吸收功能。 正因為此,肝在中醫上有兩大功能——主疏洩,主藏血,這兩大功能無論哪個出了問題,都會引起婦科疾病。肝主疏洩的功能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:調節精神情志、促進消化吸收、維持氣血津液運行。調節精神情志:肝氣疏洩正常,則心情舒暢、理智靈敏; 肝氣疏洩不及,則精神抑鬱、胸脅脹悶、內分泌紊亂; 肝氣疏洩太過,則煩躁易怒、頭暈脹痛等。促進消化吸收:肝失疏洩,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,導致消化功能異常,如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脹腹瀉等,中醫稱為“肝胃不和”或“肝脾不調”。維持氣血津液運行:肝失疏洩,就會氣滯血瘀,出現乳腺增生、子宮肌瘤、經行不暢等癥狀; 肝的疏泄功能還有疏利三焦、通調水道的作用,肝失疏洩,有時還可出現腹水、水腫等。
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。 肝血不足或無法調節血量時,胞宮就會缺乏血液的溫煦、充養,時間長了,胞宮的各項功能就會呈現低下狀態,宮寒就出現了。 宮寒可稱得上是婦科疾病的主要源頭了,易導致月經不調、卵巢早衰、不孕不育等諸多問題二、脾不好,氣血必虧
中醫的脾不僅包括脾臟,它是一個綜合了人體所有消化功能的總稱。 中醫稱脾為「倉廪之官」,意思就是掌管糧食的臟器。醫書上說:脾在五行屬土,在體合肌肉主四肢,開竅於口,其華在唇,在液為涎; 脾藏意,在志為思;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為主運化、主升舉、主統血,其中以運化為核心,故而稱脾為“後天之本”、“氣血生化之源”。
脾不好,氣血生化不足,就會臉色蒼白、嘴唇蒼白、流口水;脾不好,統血提攝無權,就會皮膚鬆垮、乳房下垂、胃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等;脾不好,水濕運化失職,就會產生眼袋、四肢浮腫、身體臃腫。
上面這兩段文字,其實將脾的功能,脾虛引起的狀況,以及如何補脾都說清楚了。 建議女性朋友,不要思慮過度,因為脾主思,脾和人的情志有非常重要的關係,女人如果思慮太過,肯定脾氣不足,進而氣血必虧,就會出現上述諸多癥狀。
99357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