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血是生命的根本,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氣血,你看死人有氣血么? 沒有吧!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,從沒有一個氣血不足的人會長壽! 俗話講的「斷氣」,表明一個機體的死亡,沒了氣就沒了命,這個氣你說要不要緊呢?
氣虛則畏寒肢冷、自汗、頭暈耳鳴、精神萎靡、疲倦無力、心悸氣短、發育遲緩。
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、皮膚乾燥、毛髮枯萎、指甲乾裂、視物昏花、手足麻木、失眠多夢、健忘心悸、精神恍惚。
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,氣就是陽光,血就是雨露,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,使其茁壯成長。 一旦氣血不足,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性潰敗。
氣為血之帥是指氣能生血、氣能行血及氣能統血等三大方面
氣能生血:血的化生過程離不開氣化。 無論是飲食物轉化成水谷精微、水谷精微轉化成營氣和津液、營氣和津液轉化成血液的過程,還是精轉化成血的過程,都需要依靠氣的作用。 氣盛,則生血充足。 氣虛,則影響血的化生,甚而出現血虛。
氣能統血:氣對血液具有統攝作用,使之循行於脈中,而不致外溢。 氣的統攝作用主要是由脾氣來實現的。 如脾氣虛,不能統血,臨床上就會出現各種出血病證,被稱為“氣不攝血”。
氣能行血:血液在脈中循行有賴於氣的推動,即所謂“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”。 心氣的推動、肺氣的宣發佈散、肝氣疏洩條達都與血液的運行密切相關,無論哪個環節功能失調,均可導致血行不暢。
血是氣的載體,同時也是氣的營養來源。 因此,氣在沒有血的情況下不可能獨自存在。 臨床上血虛會使氣的營養無源,導致氣亦虛。 血脫則使氣無所依附,從而氣也隨之而脫。
因此可見,氣和血有很大的關係,相互牽連,密不可分,所以,我們在補氣的時候不要忘記補血,補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補氣。
中藥補氣:黃芪,人參,黨參,太子參,黃精,西洋參,白術等。
成藥補氣:補中益氣丸,十全大補膏,歸脾丸,參苓白術丸等。
艾灸補氣:足三裡,神闕,關元,脾俞,氣海,百會肺俞等。
針灸補氣:足三裡,百會,三陰交,氣海,關元,脾俞,肺俞等。
注射補氣:黃芪注射液注射足三裡。 胎盤注射液注射三陰交等。
藥酒補氣:黃芪,人參,靈芝,麥冬,枸杞子等泡酒飲。
運動補氣:氣功,太極,導引,武術,健身操,適當活動等。
病後補氣:大病術後產後均應及時調理虛損,防止氣虛。
技巧補氣:呼吸吐納,意守丹田,三分饑寒,百事有節等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