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五月赤日流火,陽氣在表,易耗損陰精,胃中虛冷,病邪叢生,《傷寒論》“五月之時,陽氣在表,胃中虛冷,以陽氣內微......”,五月時節要靜養,與自然和諧平定,應節制嗜欲,食物清淡,減少酸味,增加苦味,益肝補腎。
早在屈原時代之前,五月便被稱之為「惡月」「毒月」「死月」,併產生過許多與此有關的禁忌和辟邪措施。在先秦時代,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,五日是惡日,相傳這天邪佞當道,五毒並出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,通過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的方式,指出了性生活的忌日。素女說:“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,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,男女不可行房。 特別是性慾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陽,真陽一失,命不久也! ”
司馬貞作《史記索隱》引《風俗通》:“俗說五月五日生子,男害父,女害母。” 孟嘗君是屈原同時代人,可見關於五月是惡月的觀念及禁忌早在屈原時代之前就已存在。
99357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